中國傳媒大學2018年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工作于5月29日正式啟動。網上申報時間截止到6月20日,打印材料需于6月23日前(逾期一概不再受理)送交至或快遞至博士后辦公室。辦公室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南里7號中國傳媒大學人事處博士后辦公室(44號樓418,郵編100024)。
一、招收原則
(一)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身心健康。能夠潛心研究、敬業奉獻。有強烈的事業心、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較強的團隊精神。
(二)2018年我校博士后流動站僅招收非在職人員。
(三)本校博士畢業生須跨一級學科申報。
(四)博士后申請人員年齡在35周歲以下(1983年7月1日后出生),具有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五)本年度博士后招收采取根據項目招收的原則,博士后研究人員需協助其合作導師完成最近四年獲批且在研的國家項目或重大橫向項目(合作導師項目見附表),申請人的研究計劃須為合作導師項目的課題或項目子課題,且中途不得更改課題。
(六)申請人第一學歷須為本科,且本科須畢業于“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申請設計學的博士后,其學歷要求原則上可適當放寬。)
二、申請程序
申請人在中國博士后網頁上注冊(網頁地址:http://bg.chinapostdoctor.org.cn/V3/Manage/Login.aspx),填寫相關信息(請完整填寫所有信息),并按網上提示打印出所有表格。
具體步驟如下:
(一)以申請人身份進行注冊(注冊的用戶名及密碼限博士后進站申請及出站申請時使用);
(二)注冊成功后,重新用注冊名和密碼進入,從“流動站招收博士后申請”入口填報。
(三)申請者根據提示進入“新申請”,確定提交后及時“查看審批結果”,如被駁回,請及時進入“未完成申請”修改并再次提交;
(四)認真錄入個人數據(必須完整錄入所有信息),在數據錄入完整后系統將自動生成表格,申請者直接打印即可。
三、申請材料清單
(一)申請人員簽名確認的《博士后申請表》(1份原件2份復印件);
(二)《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博士后進站審核表》(1份原件2份復印件);
(三)身份證、護照(外籍人員)、港澳臺人員提供該地區身份證 (1份原件2份復印件,原件已現場核驗且加蓋設站單位公章的復印件可視同原件);
(四)博士學位證書、本科畢業證書、本科學位證書(1份原件2份復印件,原件已現場核驗且加蓋設站單位公章的復印件可視同原件);
博士畢業6個月內人員可先提供學校或單位學位主管部門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學位證明》(非答辯通過證明或答辯決議)辦理進站;
國外、境外、中外合作辦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需提供教育部留服務中心出具的《學位認證書》(外籍人員可提供中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學位認證);
四、填寫材料注意事項:
(一)《博士后進站審核表》畢業生身份證明一欄須畢業派遣部門或就業指導中心填寫;
(二)《博士后進站審核表》無人事(勞動)關系人員(含辭職人員)需由人才服務機構或檔案暫存單位填寫。且需提供原單位人事部門解除人事(勞動)關系證明或《辭職證明》,國家公務員辭去公職須提供《公務員辭去公職批準通知書》,上述材料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原則出具;
(三)《博士后進站審核表》的其他內容及《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由博士后辦公室填寫;
(四)網上遞交(返回)完成后,將所有打印材料(包括附表)(書面材料一式3份,企業博士后申請者須提交一式4份),報人事處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五)外籍博士后申請可先下載《英文版博士后申請表》和《外籍博士后進站協議書》,寄回后由所在學院進入網上申報程序。
咨詢電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評估與服務處 010-62335012
中國傳媒大學人事處博士后辦公室 010-65779185
中國傳媒大學人事處博士后辦公室聯系人: 張老師
附表: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后合作導師研究項目表(排名不分先后,依報名次序排列) | |||
學科 | 序號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新聞傳播學 | 1 | 李繼東 | 我國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設的理論創新研究 |
2 | 曹三省 | 增強現實集成控制講臺 | |
3 | 王保華 | 互聯網背景下教育輿情研究 | |
4 | 何蘇六 | 人民日報社重大思想政論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變中國的力量》 | |
5 | 段鵬 | 輿情管理可視化系統軟件開發 | |
6 | 趙子忠 | 媒體融合傳播效果評估 | |
7 | 劉燕南 | 中國華語電視節目在海外觀眾中的傳播效果研究 | |
8 | 隋巖 | 互聯網群體傳播的特點、機制與理論問題 | |
9 | 網絡語言對話語權、社會情緒、價值觀的影響研究 | ||
10 | 荊學民 | 自媒體時代政治傳播秩序與中國政治傳播戰略轉型研究 | |
11 | 王曉紅 | 新的詮釋:網絡視頻傳播范式研究 | |
設計學 | 12 | 范周 | 中國三間房國際動漫產業基地東區項目產業規劃及相關研究 |
藝術學理論 | 13 | 王棟晗 | 制度復雜性視角下影響我國科學家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及其機理研究 |
戲劇與影視學 | 14 | 張國濤 | 媒介融合時代視聽內容生產研究 |
15 | 史博公 | 港臺抗戰電影史稿 | |
16 | 游潔 | 當代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價值導向及傳播研究 | |
17 | 王黑特 | 紀錄片制作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18 | 曹立宏 | 視頻數據集構建及編輯管理系統開發 |
19 | 王永濱 | 廣播節目制作播出系統開發 | |
20 | 康彤 | 多物理場問題并行數值求解算法的研究與數值模擬 | |
中國語言文學 | 21 | 王四新 | 國外互聯網治理模式、經驗及對中國的借鑒 |
22 | 李佐文 | 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話語連貫研究 | |
23 | 李懷亮 | 中國文化走出去效果評估研究 | |
24 | 張鴻聲 | 中國現代作家藏書文化研究 | |
25 | 趙雪 | 口述歷史語篇的計量語體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