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柯惠新,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第八、九、十屆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高校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先后獲得“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市場研究行業終身成就獎”“中國傳媒大學60年‘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代表作:《調查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法》《傳播研究方法》《傳播統計學》《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實務》《統計使人更聰明》《媒介與奧運——一個傳播效果的實證研究(北京奧運篇)》《媒介與奧運——一個傳播效果的實證研究(雅典奧運篇)》《媒介與奧運——一個傳播效果的實證研究(北京申奧篇)》等。
黑色的齊耳短發、明亮的雙眸、燦爛的笑容、清晰的思緒。這些特征使我們很難將眼前的她與“年過古稀”聯系起來。今天,我們將與“中國傳媒大學60年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柯惠新教授坐在一起,聽她細數與學校、國家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 我還要做老師”
1945年,柯惠新出生于廣東興寧的醫生家庭。父親心懷祖國,抗美援朝時曾將私人診所捐獻給國家,這一事跡被鄉間傳為美談。對待病人,父親似乎總有用不完的耐心和誠心,培養子女時也是如此。他特別注重啟發式教育,柯惠新至今還記得父親為她講解“雞兔同籠”時的情景。父親的言傳身教對柯惠新影響很深:“我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從童年就開始產生了。我對祖國的情感、為人處世的態度里,都有父親的影子。”
(▲父親工作時的照片)
1962年,17歲的柯惠新以廣東高考第二名的成績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6年后被分配到吉林小城解放軍農場勞動鍛煉一年,于1969年到鞍山二十四中學任教,由此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從教生涯。
(▲大學時代留影)(右一為柯惠新)
最初,內向、溫婉的柯惠新也有過擔憂:“學生們都不怕我,班里紀律很差,有些孩子還故意學我的廣式發音。”但年輕的柯老師沒有灰心,課堂上,她悉心教授知識,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課堂外,她經常和同學們談話交流,還總到學生家中走訪,了解他們的想法與困難。漸漸地,柯惠新和學生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