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秋天
他們投筆從戎 踏上軍旅征程
步履鏗鏘 雄姿英發
如今他們載譽歸來
本期傳傳走近了葉爾森、李玲玲和敬啟濤
讓我們一同聆聽他們的軍旅樂章
葉爾森:我們守的是國家的大門
“兩年軍旅生活,是我最珍貴的時光。”回想起堅守祖國最北門戶的日夜,葉爾森眉宇間仍有難以消散的深深眷戀。
葉爾森·包爾江,新疆哈薩克族,2018年入伍,2020年退伍,現就讀于2019級行政管理專業。服役期間,他在新兵期間參加創破紀錄比賽獲得徒手三公里第一名;在2020年6月份參加《東極衛士——2020》群眾性比武在武裝五公里項目中拔得頭籌;先后兩年獲得“優秀義務兵”、“四有軍人”榮譽。
“每個男孩都有軍人夢想”
來自新疆的葉爾森,自幼便有著入伍參軍的夢想。由于老家附近駐扎著一支邊防部隊,他自小有機會看到軍人們巡邏演習、進行軍事訓練,參軍的種子便在這時撒進了到了他的心間。加之父親的鼓勵,少年葉爾森堅定了入伍的決心。
在2018年的盛夏,21歲的葉爾森坐上了朝陽區武裝部統發的大巴,開啟了這段難忘的軍旅生活。
“沒有撤退可言”
葉爾森駐邊黑龍江佳木斯,北鄰俄羅斯邊境,外接黑龍江和牡丹江,夏季炎熱,冬季嚴寒,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由于地處邊疆,訓練也會更加嚴格。在冬季零下20多度的環境中,葉爾森需要負重六十多斤進行五公里的拉練。組織雪地偽裝、分組負重奔襲、變換戰斗隊形——在嚴寒天氣下,每個戰士的臉龐都凍得通紅,隨身攜帶的水壺早已凍成了“冰壺”。東北冬季積雪有十多厘米深,長時間負重奔襲,導致葉爾森半月板二度損傷,病情日益加重,但正如他所言,“掉肉也不能掉隊”。
“我們守的是國家的大門,有責任和義務去捍衛國家的邊防。我們的字典里沒有‘放棄’二字。”
今年7月,葉爾森在連長的帶領下參加了一場比武競賽,嚴格訓練了3個月。然而在比賽前一個星期,連長卻意外扭傷了腳。“當時連長的腳踝腫得像座小山,我們都勸他不要參加比賽了,但他最后還是堅持著完成了負重20斤行程5公里的拉練。” 如今葉爾森回憶起這段經歷,仍是感慨萬千:“連長用行動為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我也將身體力行去證明什么是一名中國軍人該有的模樣!”
在部隊的學習生活中,互相扶持的戰友和體貼關照的班長都讓葉爾森體會到了濃濃的溫情。“仍記得離開軍營的那天,戰友們一路送我到朝陽區武裝部,臨別前他們對我說‘你是我們的驕傲’。”
退役不褪色,對比起兩年前的自己,葉爾森已然變得更加自信、自律。
李玲玲:信念使我從不退縮
“作為一名軍人,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要盡全力去應對。”在李玲玲兩年的軍旅生涯中,軍人的信念始終鼓舞著她。
李玲玲,于2018年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海防某旅,2020年9月退伍。現為中國傳媒大學2019級影視編導專業學生 。
認真嚴謹,保障通訊重任
李玲玲自幼受父輩影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名為“參軍”的種子。大學時,李玲玲投筆從戎,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成為了一名通訊兵。
初入軍營時,李玲玲不太適應部隊生活。“我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兩年之后,我做事更認真踏實了,考慮問題也更周全嚴謹。”
“通訊兵是戰場的前沿兵種,我們要把整體的通訊路段搭建完畢,保障通訊網絡接通,才能開始其他的部署。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你要心思縝密,不能出任何差錯。”經過刻苦學習和實戰演練,李玲玲的工作敏銳度大大提升了。
通訊在疫情期間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需要隔離和避免聚集,部隊的遠程通訊工作大大增加。李玲玲所在的專業負責調控多種設備的日常運轉,她連軸轉了幾周,常常過了凌晨才能休息。“最忙的時候,我們一天負責五場會議的調控,要時刻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一天下來衣服都濕透了。我切身感受到了‘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的含義,暢通無阻的通訊背后,是很多人的付出和汗水”。
不言放棄,挑戰自我極限
“還記得那次冬日的拉練。我在濕冷的天氣中負重徒步了幾十公里,身體逐漸不適,開始發熱和咳嗽。”李玲玲告訴記者,由于腳上磨出了很多血泡,她連行走都十分艱難。排長建議她坐車回營地休息,卻被她拒絕了:“我得完成任務,通訊連的女兵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屈服于困難。”就這樣,李玲玲用堅定的信念支撐自己完成拉練,那種疲憊卻暢快的感覺令她記憶猶新。
從前,軍人在李玲玲心中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成為軍人后,她才真正領悟到了那份迎難而上的堅毅信念。李玲玲對重返校園后的學習和生活充滿期待,新的人生篇章亟待開啟。
敬啟濤:不褪軍人本色
敬啟濤,2016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2018年9月入伍,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防空旅。他曾獲新兵連“十大精武標兵”稱號,在下連后的旅集訓中獲得全旅第一的成績。今年9月,他退伍返校。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這是《祖國不會忘記》當中的歌詞。每當敬啟濤跑完五公里越野或是四百米障礙后,他總會不由自主地唱響這首軍歌。“這鏗鏘有力的旋律在耳邊奏響時,我感到現在經受的苦累和磨難都是值得的”。
無怨無悔,心懷感激
“我的舍友是一名退伍大學生,他經常向我們分享參軍的故事。”這讓敬啟濤萌生了參軍的想法,加上親友的支持與鼓勵,2018年9月,他毅然報名參軍。
初入軍營,敬啟濤并不能迅速適應軍旅生活。面對嚴格的拉練,他無論身體還是心理上都倍感壓力。“特別感謝班長和戰友們,他們利用空閑時間指導我提高訓練成績,幫助我紓解心理壓力。”
在部隊里,敬啟濤擔任的是文書兼雷達修理工。文書主要負責收取傳達文件,統計上報資料,這項工作對文字敏感度和撰稿能力要求很高,“我很感謝這份工作,在長期與文書工作打交道的過程中,我逐漸養成了認真細致的習慣,在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字整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枕戈達旦,永不言棄
“每一次演習我都會認真對待、竭盡全力。”敬啟濤至今還記得,在一次演習當中,為了防止藍軍摸哨,他與戰友們在營地埋伏了整整一宿。那是八九月份的張掖,他枕著戈壁灘瑟瑟發抖——然而直到天亮,也沒有藍軍的蹤影。在低溫與高度緊張的雙重壓力下,他的身體早已僵硬麻木。“唯有信念鼓舞著我,”敬啟濤回憶說,“我在心中默念堅持到底,軍人的使命也提醒著我不能輕言放棄。”
兩年的部隊生活鍛煉出了敬啟濤自律的品質和鋼鐵般的意志。重返校園,敬啟濤正調整狀態,投入到校園學習生活當中,踏上全新的旅途。
他們是英勇無畏的軍人
為青春換上戎裝
發奮習武保家國
他們是校園里的小白楊
努力學習正揚帆
(編輯: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