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教育部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國家級高校教學名師。
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和語文教育的研究與教學。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與錢理群、吳福輝合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溫儒敏論語文教育》《溫儒敏語文講習錄》等。
《中國現代文學通識讀本》
主編|溫儒敏
寄語:
中國現代文學,指的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興起,至今仍在發展之中的文學。現代文學的“現代”,是時間概念,也是文學形式與內容的定位。現代文學,就是用現代的文學語言和形式表達現代人思想情感的文學。伴隨100多年來中國社會巨大而激烈的變革,現代作家感時憂國,記錄和表達了這一歷史進程中人們的思想感情。一百多年的歷練,現代文學已經積淀了自己的傳統,它的語言、形式,以及所表達的內容,明顯區別于古代文學,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為人們所廣泛享用。我們講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古代文化,同時也應當包括現代文化、革命文化,包括現代文學。
編撰《中國現代文學通識讀本》一書,正是出于這一考慮,希望藝考生們以及廣大的讀者能在較短時間內,接觸一些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多少了解現代文學的歷史與傳統。
坊間已經有各種各樣的現代文學史,一般都注重文學發展歷史過程的敘述,偏于對文學史現象和作家地位的論評。而本書的編法不同,它不是文學史的簡縮本,不希望系統展現文學史的線索,也不打算全面評價作家作品,重點放在作品的“導讀”上。書中選收了十八部代表性作品,幫助讀者去閱讀和鑒賞,以點帶面,獲取“現代文學傳統”的初步印象,增強文學閱讀、欣賞和分析的水平,鍛煉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助力于立德樹人。
《中國現代文學通識讀本》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的,采用作品選文加“導讀”的體例,選擇十八家現代作家的作品。選擇標準是文學史上有定評的名家,而且大都是中學語文課上曾經收進過的作品,或者教學中曾經涉及的作家。這十八家是: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從文、艾青、張愛玲、穆旦、趙樹理、汪曾祺、王蒙、路遙、陳忠實、海子、賈平凹、莫言。配合作品選文,有作家簡介,重點介紹其創作特色與文學史地位。而“導讀”主要是提示性的,包括閱讀的重點、難點、方法,以及閱讀中可能碰到的問題等。另外,每一章設計兩道思考題。這些題的功能主要是引導閱讀思考,梳理閱讀的印象與感受,探究文學性閱讀應當掌握的某些方法等。讀本的第二部分,是有關現代文學的基本知識介紹。采取類似條目的寫法,言簡意賅,側重知識性了解,不求文學史的系統呈現。
學習這個讀本,最重要的還是閱讀作品,理解作品的內容,獲取審美感受,探究閱讀方法。限于篇幅,讀本所選作品很多都是節選。讀者最好能把原作找來,整本書閱讀,以便全面領悟經典的魅力。
(編輯:余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