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讓媒體持續融合發展在參與社會公共治理進程中更加凸顯自身價值,在內容、技術、體制機制、行動路線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也繼續朝著更加深入、務實的方向邁進。
技術的不斷突破,給主流媒體深度融合實踐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可能。一方面,主流媒體全面加強可視化內容生產,借助各類傳播渠道和傳播契機,在政務信息傳播、網絡直播帶貨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比如,以中國長安網為代表的政務新媒體粉絲量破千萬,以四川觀察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運營、推廣模式成功“破圈”。
另一方面,主流媒體的融合發展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拓展,持續衍生出交叉融合的新樣態,借助內容跨界融合占領新的傳播陣地,在旅游、教育、扶貧、衛生、科技等領域尋求跨平臺、跨行業、跨體制、跨業態的深度融合,通過次元破壁實現多維突破。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湖北打Call推出的“小朱配琦”公益直播帶貨,《人民日報》與“丁香園”聯手打造“新冠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地圖”,這些都成為主流媒體創新融合方式的生動注腳。
另外,新技術在內容生產方面表現得尤為搶眼。其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把AI、5G與全息成像技術相結合,打造了3D版AI主播;今年5月,12家省市主流新媒體聯合組建全國首個區塊鏈新聞編輯部,借助區塊鏈技術確保內容真實性與透明性。
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融合”已經成為標記當今時代的符號。對于主流媒體而言,融合之路依然道阻且長。尤其,智能技術參與內容生產的深度、大數據對用戶個性化識別服務、媒體實現跨界融合的現實行動路徑以及在泛媒介環境下與最廣泛人群連接等,都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這些,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里繼續考驗著媒體人的創新和智慧。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